夏 斌,男,汉族,共青团员,江苏扬州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唐敖庆物理试验班2015级本科生。未来出国继续深造。
获奖感言
被评选为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我感到非常荣幸。一路走来,研究“最纯粹的物理”一直是我的坚定理想,追梦路漫长却不孤单,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老师同学始终给予着我支持!感谢母校与物理学院的栽培,感谢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感谢一直坚持初心的自己。在未来的求学路中,我必将怀着感恩之心,带着吉大人“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穷理致知、赤诚铭心!
人生信条
生命要么波澜壮阔,要么淡定从容。
提到夏斌,认识他的人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这样几个词:勤奋、 乐观、向上。作为一名走在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道路上的物理人,他始终以穷理致知、赤诚铭心要求自己。怀揣着推动祖国科技发展的梦想, 三年来,他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基础学科道阻且长,他将怀着感恩之心,秉承吉大人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中披荆斩棘,心怀报国之志、永葆赤子情怀。
望星空 振翅飞
夏斌的家乡在浙江的一个小山村,常年与打工的父母生活在江苏,从未在家乡过过一次春节。父母文化水平低又疏于教育,他从小桀骜不驯、成绩落后。初中的他沉迷游戏,堕落成校园混混,只勉强考上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在年级八百多人中成绩倒数。青春期的他感到人生迷茫没有方向,高二一本理论物理杂志点燃了他对探索未知的渴望,刻苦学习奋起直追,早晨5:30起床学习,晚上熬夜补习至深夜1~2点。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感受到高飞的冲动的时候,他将再也不满足于在地上爬。”他对基础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只要高三继续这样努力学习,他可以顺利考上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而二本院校没有理论物理专业,他不愿放弃在顶尖科研院所学习理论物理的梦想。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年富力强的年纪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没有抑制住满腔热血激情,对科研领域缺乏基本认识和指导的他通过自学对数学物理产生了许多独到的想法,然而在高三错误地花了过多时间思考这些数学物理问题,还在百日冲刺前夕完成了一个研究课题邮寄到剑桥大学,希望能得到认可和赏识,最终石沉大海,高考也失利落榜。落榜的打击使得他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在痛苦的挣扎后为了梦想毅然复读。他明白了仰望星空远远不够,应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够实现伟大的梦想。这一年,他清空大脑一心备考,顶着巨大的压力逆风飞翔,搬进了高三教学楼旁边的教师楼,从寝室跑到教室只需要一分钟。他在新同学眼中是一个要么一声不吭埋头学习,要么在路上飞奔节省时间的狂人。寝室和教学楼之间有一条法国梧桐道,初春时叶子长得似乎很缓慢,夏斌觉得自己就像那叶子,但他坚信即便慢,但只要长,必将郁郁葱葱化作浓荫。终于,他在高考前最后一次模考中取得年级第一。
追梦人 风雨程
高考后为了能够尽快投入科研,在大家都开始放松娱乐的时候, 他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六级英语,在暑假结束前就已经学完大一高等数学和六级单词。可追梦路并不一帆风顺,他如愿拿到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以一分之差没有进入物理学专业,被调剂至地球探测与科学学院的地球物理李四光试验班。命运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波澜,但是心中的梦想是没有办法被命运所打倒的。他说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很失望的,也犹豫彷徨。但是当知道自己有机会转专业去物理的时候,又充满了动力。
2016年,他以期末微积分满分、李四光班第一名、转专业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转入物理学院。 转专业导致了一系列繁重的补修课程,这些课程难度系数上升,远远超过高中,趣味性也降低。但深爱物理的他如鱼得水,大一下期末 成绩位列年级3/288。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于大二上学期被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成为唐敖庆班成员;大二学年在继续补修多门课程的基础上取得了年级第二,截至目前平均绩点3.93,本科66门课程中55门满绩。位列唐敖庆班第一的他凭借优异成绩先后前往名古屋大学、中山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剑桥大学访问交换。
在中山大学“芙兰”物理节海峡两岸科技文化活动中连年获得最佳设计奖,在Tiberiu Harko教授的讲座中,他是在场包含北大、中科大、复旦、南大所有高校中唯一与教授进行有效互动的学生;Cambridge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高三那年他的那封论文就是寄到了剑桥,他早已将剑桥当作博士申请目标之一。在访问Cambridge期间,他与理论物理方向Harvey Reall教授深入交流了“爱因斯坦罗森桥”, 并独立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交换期间,他刻苦学习,几乎每天都熬夜至深夜两三点,最终4门语言课3门获得A+,所有专业课满分,量子力学全班仅他一人获得A+,所有专业课老师将他推荐给美国马里兰大学的Cole Miller教授,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基于黑洞双星的各向异性引力波的课题研究”,由于研究需要,他自学了广义相对论、黎曼流形等研究生知识,并与引力波诺贝尔奖得主Kip Thorne学习交流,立志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挑战科学高峰。
文武全 懂担当
“斌”乃文武齐全之意,可以看出父母对他怀有深切的厚望,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怀着一颗追梦赤子心的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以来他对舞蹈怀着浓厚的兴趣,在吉大最顶尖的舞蹈社团justye中担任 breaking负责人,负责日常训练与教学,为社团取得《梦舞吉大》舞蹈大赛最佳表演奖贡献力量。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组建蹦床社,学习滑板、滑雪、钢琴,当同学们顾虑现在才开始学这些会不会太迟了的时候,他总会鼓励道:“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团员刻苦练习,社团每学期都要承担数十次大型演出,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校舞种最全、教学最专业的非营利性舞蹈社团。
除了自强不息以外,夏斌还乐于助人,积极服务社会。每到期末有不少同学想找他一起复习备考,他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们夯实基础、解决疑难问题。大二时,他自愿整理了同学们专业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解答,汇集成册反馈给大家;大三学年,他担任唐敖庆班负责人,负责班级管理和学生工作,为班级同学共同进步奉献光和热;在美国Georgia Tech交换期间,参与关爱黑人孤儿的社区志愿活动,传递温暖与希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来吉大访问期间,他投身交流活动中,并做了精彩纷的学术报告;在肯塔基大学国际课程周,他主动担任 Sumit Das教授的助教,负责教授在华生活及课堂管理;在长春多个小学组织采访“吉大学霸”的活动中,他耐心解答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在吉林大学英语夏令营中,他主演了关爱抑郁症患者的微电影,倾注情感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在夏令营的舞蹈表演中大放异彩,荣获最佳表演奖。他多次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老师眼中他不只是学习好的代表,更是得力助手。他说老师对于他,不只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在很多方面都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老师给予了他走上更高平台的机会,让他获得很多交流经验,在迷茫时,也会给予他指导和鼓励。老师对于他亦师亦友,他们经常会讨论一些问题,谈到开心的时候哈哈大笑,谈到观念不同的地方,也会激烈争论。在他心中,老师是人类文 明的传播者,帮助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会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人生就像一袭华美的袍”,旁人眼中的光鲜背后也有很多无助、迷茫。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大二大三两年没有回过家,甚至过年仍留校学习或出国交换访问。对家人的思念、学业压力、爷爷去世、父母感情问题等负面情绪一齐压在他的身上,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但他没有被压倒。他积极调整生活学习方式、进行自我疏导。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努力走出来,回到原来那个阳光、满腔抱负的自己。迷茫与自我怀疑时他站在寒冬清湖的冰面上凝视脚下的世界,想象自己穿梭于幽深空间中凝固的气泡和裂纹间,仿佛置身贝加尔湖上, 穿行于深邃的宇宙中,听着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多年前那个不顾 一切做“梦”的自己出现在脑海,他想,若不坚持到最后,如何对得起当初那个为了理想奋不顾身的自己?一路走来他似乎做过许多“愚蠢”的决定,从高三花大把时间在 那场“仰望星空的旅行”中狂奔,到放弃李四光班优渥的条件,到如今进入物理学院唐敖庆班却放弃保研名额选择出国深造,他从未忘记最初的理想:进入世界顶尖研究院所研究最纯粹的理论物理。黄大年老师曾说: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在未来的异国求学路上,他必将怀着感恩之心,秉持吉大“求实创 新、励志图强”的精神,穷理致知,赤诚铭心!
版权所有 ©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吉ICP备06002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