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路,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淄博人。吉林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现已收到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南加州大学录取offer。
获奖感言
荣誉得主或许有名有姓,但荣誉取得绝非一己之力。从学校到家庭,从长辈到同龄,无数的支持使我获此殊荣。在此,对每一位给予我帮助和指引的师长与同窗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今日的我们朝气蓬勃,斗志昂扬,那是鲜花和掌声给予我们的自信气场;若是明日看不到阳光,觅不得希望,我们能否依旧砥砺前行,坚守内心的力量?
曾经我以为,明天会彷徨,就像四年前的我不知道今日的我会是怎样;现在我明白,明天不迷茫,因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引领方向!
成绩再辉煌,也会被遗忘;奋斗再艰难,却愈发明亮。吉大学子定要脚踏实地,沉心静气;不枉心中那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人生信条
当你自感轻松之时,你正变得弱小和毫无竞争力。
见到张子路的时候,他身着白色T恤,在电脑前安静地忙碌着。不同于简历的距离感,他很快主动切入话题,言谈举止间蕴藏着一种踏实的亲和力。他的表达有条理、令人信服,说到兴致处,“神采飞扬”。自主、自律、自省是他给人的最深刻印象
以药为志 善学勤思
提到自己的专业,张子路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对他而言,进入吉林大学药学院是机缘巧合。从对这一领域不甚了解,到渐渐主动投入其中,他认为这恰好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如果不是学习药学,今天肯定不会坐在这里。”他笑言。
入学以来,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有着“张八千”的别号。连续6个学期学业成绩及综合测评均名列专业第一,所有课程平均分94.4分,平均绩点3.977,60门课程中有56门得到90以上的高分,问到高分的原因时,他不吝啬地说出自己的秘诀:在课上紧跟老师,做到有效听课,可以大大节省课下复习时间;课下再来复习课本,既可以复习主干,又可以补充细节。“就像一棵树,重点就是树干,要抓紧主干,书上的其他内容就是枝叶,过后再来补充丰满整个网络。”他认为,重点与难点不可以混淆,一定要先理清脉络才容易掌握体系。相关笔记应当自己整理,同时善于借鉴上届同学整理记录的经验。
张子路认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动手实验的前提。这样在实验中能够验证所学的知识,弄清每个步骤的原理,知道如何对结果进行处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做工程师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而做科研需要自己思考。”他提倡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尽量通过独立思考、读书或上网等方式自己寻找答案。
科研需要严谨,也需要温度。2017年4月,他在药学院院长裴瑾教授的指导下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课题于次年被评为校类一级和医学部优秀项目。提到期间带领组员向实验动物致敬的事,张子路不禁有些动容:“它们从一出生就注定成为实验动物,替人类承受了很多。”没有实验动物的献身,就没有当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他对生命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世界实验动物日当天,他们发自内心想要对它们表达感激和敬意。“我们在冰箱面前低头致敬,最后一起把折的纸花在松树下面埋了。”动物实验学有着“3R”原则,即减少、替代、优化,尽可能善待实验动物,减轻伤害。他坚信当代科研工作者不只有冷静理性的一面,也具有人文情怀。
严以律己 习惯慎始
“不是我们的自制力不行,是诱惑太多。”谈到手机,张子路称,学习时放在手边难免会想要翻看。为了减少对学习的阻碍和干扰,他把手机扔到宿舍去上课。不同于许多大学生睡前玩手机到深夜,张子路始终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所在寝室每晚10:50熄灯,早6:00起床,风雨无阻,双休日也不例外。他认为睡到自然醒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而高效的一天从前一晚的高效睡眠开始。
良好的宿舍环境十分重要。最初,他每天主动扫地、拖地,保证卫生,用行动带动大家养成习惯。这种行为言先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8个男生组成的寝室在他的影响下保持着干净整洁,对成员的学习生活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8人当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6人,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次,所有成员均取得过各类奖学金,在学院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张子路说,他尝到了自律的“甜头”,在方方面面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向着高标准努力。入学之初,他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入党培训课程极为重视。当面临入党考试和期末考试复习双重压力时,他依然没有放松自我要求,不急不躁,最终以90分的高分通过了全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并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笑称,这是大学生涯中的唯一一次熬夜。不管是哪一方面,他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
成为正式党员后,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刻践行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从参与策划吉林大学红十字会防拐防骗系列活动,到走进聋儿学校关爱特殊儿童,再到重走白求恩之路——河北唐县支教、义诊奉献爱心,各种公益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作为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协理员,他连续两年荣获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协理先进个人称号。作为班级学习委员,他用热情和责任心积极做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受到一致好评。
“莫现乎隐,莫显乎微”,细微之处方显个人品质。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他以《礼记》中“慎独”为座右铭,提醒自己即使是独处无人监督,也要严以律己,提高修养,保持人前人后一致。
自主择路 任重道远
“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张子路看来,四年的不断努力,造就了他能力上的提升,各种荣誉的取得自然而然,并不是刻意为之。这些荣誉将成为他自由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通行证。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选择。张子路努力争取的即是站在岔路口时的主动权。他也把成长看作一个积极主动去探索的过程,“接触事情越来越多,明白的道理越多,不仅仅是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的成长是思维上的成熟,通过思考,对外界理解认知发生变化从惧怕孤独到享受孤独,从挑战压力到习惯压力,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在自主选择的路上前行,他更是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其中,有家人、老师的殷切期望,有异乡求学的辛苦付出,也有未来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他激励自己,势必要将付出有效地转化为成果,以此证明努力之值得。以此为动力,任重道远且徐行。
行路难,而他亦有快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提高效率上,他置计划性于首位,以半天时间为单位,把每周安排规划得清清楚楚。“想要自习的话,等到出门再想去图书馆、教室还是自习室就已经晚了。”哪怕是去饭店,他也不允许在马路上乱逛现找这种事发生。
他认为,虽然有人会质疑这样会丧失随性的乐趣,这种计划的方式确实给他带来了高效。习惯成自然,他亦享受其中。他把做事看作下一盘棋,前有计划,后有复盘。手握结果,事后回看每个步骤,反思不足,查找漏洞,以便日后完善。发现错误和自我反省虽然不易,但可以弥补纠正,让自己不断进步。
全面发展 丰富人生
“某一方面成绩突出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也能做好。”通过与药企负责人和地方药监局主管的交流,张子路知晓了人才的稀缺,也了解了这一领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他认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迁移的。“现在社会需要的,不再只是‘专才’,而是‘通才’。很多优秀的人往往是‘通才’。”
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张子路不仅仅在学业上领先,学生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凭借自己的热情与责任心,他从大一时的学生会秘书部干事做起,直到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学生会副主席。迎新晚会、风筝大赛、毕业舞会,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他在同学中也树立了威信,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当问到进入学生会是否值得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这是大学生活中众多选择中的一种。”他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张子路还担任了药学院“Crazy Muscle”健身社社长。他说,作为医学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一年四季坚持晨跑的背影,也成为校园中的一抹风景。
课余之时,张子路还自学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他说,学习小语种是兴趣使然。如果说英语是打开世界大门的工具,那么小语种可能就是“望远镜”,可以带我们窥见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他爱听音乐,喜欢参与娱乐活动,甚至留过比较夸张的发型。“年轻就该多尝试、多体验”,他和众多年轻人一样,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拥有年轻人独特的生命力。
大学生涯中,张子路能够做到选择上自主,过程中自律,完成时自省。他的学业、生活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条理感”,这种“条理感”透露了他个人对人生的理解,来源于他为自己构建的专属框架体系。拥有规划,积极进取,有展望,有追求。作为青年人的他,学生干部的他,科研工作者的他,如一道白光透过三棱镜,色散出丰富多彩的光芒。
路漫漫其修远兮,荣誉之上,唯有更高目标、更严要求。志当存高远,“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个世界。活出你的人生,这句话应当铭记”。
版权所有 ©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吉ICP备06002985号